
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到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5万亿元。目前人工智能赋能行业众多,尤其在金融行业应用最为广泛,几乎覆盖所有金融业务场景。新基建浪潮下,金融智能化势必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为金融行业提供人工智能服务的公司,既有包括BAT在内的头部互联网公司,也有像商汤、云从、同花顺等在各自擅长领域表现出色的独角兽公司。
一些头部人工智能厂商备受资本青睐,科大讯飞、同花顺等已在A股上市,依图、旷视等已获得多轮投资。 此外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华夏基金等多家传统金融机构也都推出了各自的智能投顾产品。
零壹财经对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云从科技、依图科技、巨量引擎、TalkingData、索信达、科大讯飞等10家头部人工智能厂商,以及摩羯智投、AI投等8款人工智能金融产品进行了整理分析,供业界参考。
人工智能作为“新基建”的核心板块之一,产业链包括基础支撑层、技术应用层和方案集成层。在金融行业方面,目前人工智能可以应用在包括身份识别、智能风控、智能投顾、智能客服等在内的几乎所有的金融业务场景中。
而目前,金融领域人工智能相关标准体系仍在建设探索中,尚无法完整覆盖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的各个环节,补齐相关标准规范并提升监管力度,能够改善市场秩序混乱和低质量应用丛生的不良现象。
二、10家头部人工智能厂商、8款人工智能金融产品汇总
作为综合的人工智能服务厂商,BAT在金融行业的人工智能产品包括智能营销、智能风控、智能语音、智能识别等,应用场景覆盖几乎所有金融场景。
在身份识别、智能营销等细分场景又有哪些人工智能厂商和人工智能金融产品呢?
零壹财经对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云从科技、依图科技、巨量引擎、TalkingData、索信达、科大讯飞等10家头部人工智能厂商以及摩羯智投、AI投等8款人工智能金融产品进行了整理分析,供业界参考。
1、身份识别厂商:AI识别“四小龙“获知名投资机构多轮融资
智能身份识别(即生物识别技术)目前主要使用指纹和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大规模使用。其他生物特征还包括DNA,掌纹,虹膜,视网膜,气味,键盘敲击,步态,声音……
身份识别从三个角度赋能金融:反金融欺诈、拓展服务半径优化服务体验、增加线下场景数据维度。
云从、依图、旷视、商汤,并称为AI识别领域的“四小龙”。
在人工智能的技术应用中,身份识别是中国AI市场的最大组成部分,也是最具商业化价值的赛道,四家公司分别获得了众多知名投资机构的多轮投资。
商汤科技经过8轮融资,目前估值为75亿美元,主要股东包括软银、保利资本、中银等。旷视估值40亿美元,阿里巴巴、中银、工银资管等。云从科技目前估值250亿人民币,主要股东包括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长三角产业创新基金等。依图科技目前估值为150亿人民币,主要股东包括工银国际、浦银国际、高成资本、高瓴资本等。
另一方面人脸数据是“活体数据”,一旦被泄露、非法提供或者滥用,不仅会侵犯用户的个人隐私甚至可能被不法分子用于诈骗等犯罪活动。如何保障用户个人信息安全,是身份识别技术应用与推广无法绕开的话题。
智能营销主要通过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使用,对于收集的客户交易、消费、网络浏览等行为数据利用深度学习相关算法进行模型构建,帮助金融机构与渠道、人员、产品、客户等环节相联通,从而可以覆盖更多的用户群体,为消费者提供千人千面、个性化与精准化的营销服务。
目前服务金融行业的头部智能营销厂商有:字节跳动所属的巨量引擎、软银投资的TalkingData、港股上市企业索信达等。
巨量引擎主要服务的金融客户有光大银行、国美金融、51信用卡等。TalkingData金融客户有陆金所、微众银行等。索信达为港股上市公司,金融客户有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
3、智能客服厂商:科大讯飞、同花顺A股上市,云知声、依图分别获得多轮融资
智能客服的本质是客服,在多渠道采用语义理解、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等人工智能技术来替代人工客服进行与客户的服务交互。智能客服具有多渠道、智能性和标准化的特性。对于金融行业而言,智能客服赋能传统客服使用户及时得到满意的答复,提升自身服务质量和用户的满意度,更可以减少人工服务,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同时还能收集和分析问题,为智能营销提供相应的大数据分析。
目前服务金融行业的头部智能客服厂商有,科大讯飞、云知声、同花顺、依图科技等,其中科大讯飞、同花顺为A股上市企业,云知声、依图可以分别获得D轮及战略投资。
4、智能风控厂商:天云大数据、邦盛科技获得多轮融资
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可以在线上构建贯穿反欺诈与客户识别认证、授权审批和定价分析、贷后管理与逾期催收的全流程风控模式,除大数据外,智能风控的还包括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模型等。
目前与金融机构建立紧密合作的智能风控厂商有慧安金科、天云大数据、邦盛科技等。
5、智能投顾产品:银行、基金、券商等传统持牌金融机构智能投顾产品丰富
运用人工智能算法,根据风险偏好,财务状况,收益目标等,结合投资组合理论,为客户提供资产配置的建议,而且持续跟踪并动态调整。
智能投顾产品有三类,一是智能投顾服务初创公司,二是互联网公司,三是传统金融机构。前两类公司适用相对简单、标准化的投资产品,满足客户同质化的理财需求;传统金融机构适用“线上+线下”的智能投顾产品,充分利用网点优势,目前银行、券商、基金、信托都推出了各自的智能投顾产品。
目前较为成熟的智能投顾产品有银行系的摩羯智投、财智机器人、AI投等,基金系的查理智投、嘉贝智投、智投宝。证券系的贝塔牛,信托系的伽利略等。
基于10家头部人工智能厂商、8款人工智能金融产品我们发现:
1、传统持牌金融机构与人工智能厂商在身份识别、智能客服、智能营销、智能风控等业务场景均有广泛合作。
2、头部人工智能厂商获资本青睐,科大讯飞、同花顺等已在A股上市,商汤旷视等已获得多轮投资。
3、银行、基金、证券等传统金融机构智能投顾产品较为丰富。
特别声明:
文章来源:零壹财经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tQwCDuelF3-OF7nVBkDn7Q
RPA中国推荐阅读,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权,请联系更正或删除,谢谢。
继续阅读:流程自动化 AI 金融 人工智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PA中国 | RPA全球生态 | 数字化劳动力 | RPA新闻 | 推动中国RPA生态发展 | 流 > AI + 金融:10家头部人工智能厂商金融产品盘点
热门信息
阅读 (14728)
1 2023第三届中国RPA+AI开发者大赛圆满收官&获奖名单公示阅读 (13753)
2 《Market Insight:中国RPA市场发展洞察(2022)》报告正式发布 | RPA中国阅读 (13055)
3 「RPA中国杯 · 第五届RPA极客挑战赛」成功举办及获奖名单公示阅读 (12964)
4 与科技共赢,与产业共进,第四届ISIG中国产业智能大会成功召开阅读 (11567)
5 《2022年中国流程挖掘行业研究报告》正式发布 | RPA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