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业务人员即将成为RPA开发大军,距离RPA人人可用还有多远?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第二届RPA论坛上,国药集团的嘉宾分享了一个数据, 现在他们一年能够产出100多个RPA应用场景。 保守估计,在这100多个应用场景的背后,至少有数百个RPA机器人运行于业务前线。
 
相对于刚刚应用RPA的企业,这个RPA场景产出速度与RPA应用进度已经很了不起。但跟他的日本同行相比,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
 
同行企业已经有100多个RPA编辑器。按每个编辑器每年产出10个RPA应用场景计算,一年下来至少会有1000个以上的RPA机器人。但实际应用中,一个编辑器又怎能仅产出10个场景?实际数据,肯定还要多很多。
 
 
可能很多人会问,一年产出100多个场景是怎么做到呢?对于很多IT部门只有十数人的企业来说,这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两家企业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在于他们把RPA开发放到了一线,而不是由技术人员来完成。用国药集团嘉宾的话说就是:RPA这个事不能砸在IT手里。
 
挺有意思。大家还在谈论前线业务人员能否开发RPA机器人的时候,一些企业已经在践行。相信那些已经投入成千上万RPA机器人的企业,必然也会有很多前线业务人员参与其中。
 
事实上,也只有让前线业务人员掌握RPA技能,才能更快、更好、更多地部署RPA机器人,毕竟业务人员最了解他们需要的是什么。而随着更多的前线业务人员学习RPA技能,RPA机器人开发与部署也将会成为各业务线上业务人员的必备技能之一。
 
当大量的业务人员掌握RPA技能之后,RPA的应用场景也将越发丰富,距离"人手一个机器人"的愿景也就越来越近。
 
然而,这个愿景真的那么容易实现吗?
 

01

业务人员才是RPA落地的正确人选  

   
 
从现在的RPA应用遇到的各种情况来看,我们确实应该坚定一个信念,那就是未来大量的业务流程自动化机器人和自动执行的应用,都是由前线实操的业务人员去开发的。毕竟,既懂业务又懂程序开发的人实在太少。  

 
专注程序开发的技术人员,主要研究的是IT产品本身,做得更多的是IT运维与开发。前端业务人员,则主要考虑如何把业务做得更好,如何提高效率,他们才是各种RPA机器人的应用者,同时也最了解各种业务。
 

 
当代社会的组织分工是很明确的,有着细化的职能与职责安排。企业都在尽力保证职工各司其职,以最大化业务效率。在人力资源调度方面,一般不会让写代码的程序员逐个去了解各部门业务流程。并且,如果些程序员兼做前端业务,因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可能会导致整个组织业务架构出现混乱。
 
 
所谓各司其职,就是让那些有专长的人去干各自擅长的事情,而不是让每个员工从事业务链上的所有事情。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组织运营效率的最大化。
 
眼下RPA落地所所面临的问题在于,IT部门无法支撑RPA的敏捷开发与部署。所以,如何让前线业务人员快速、高质地开发出高效、可用的RPA机器人,就成了各企业RPA推广与应用的重点。
 
但你不可能让前线业务人员从头开始苦学编程,那还不如直接招聘程序员来做前线业务。从企业经营角度来看,让业务人员去学习高难度技术,也会造成一些人力资源浪费,还可能会陷入内卷效应。但是,通过少量的代码与简单的编程逻辑来操作某种工具,进而实现业务高效运行,业务人员是可以接受的。
 
所以,想要通过业务人员开发RPA机器人,就要尽力降低开发难度。
 

02

提升RPA落地效率的两个途径  

   
     
要解决企业内部的RPA落地效率问题,简单来说有两个途径:一个是降低RPA机器人的开发与部署难度,让一线业务能够根据各种需求,通过简单的步骤就能快速创建流程机器人;二是采取一些必要措施,让一线业务人员掌握RPA技能,能够根据业务需求开发出相应的机器人。
 

 
对于第一个途径,降低RPA机器人开发难度,不用王吉伟频道多说,大家就能想到通过低/无代码来实现。让前线人员做到敏捷开发,理想状态是通过简单的拖拽就能开发机器人。
 
未来的开发形式,大家可以想象电影《钢铁侠》中用AI管家贾维斯制作装备的场景,这边在空中用手简单的比划几下,那边的设备就快速将其制造出来。
 
 
这个科幻场景,用现在的技术眼光来看,它结合了AI、增强现实、全息影像、3D打印等一系列前沿技术。以后的RPA机器人开发与应用应该也是这样的,通过简单的手势拖拽,甚至用语音指令就能生产面向某个场景的RPA机器人。
 
在RPA领域,理想状态的机器人开发仍需时间。但随着低/无代码技术的快速发展,真正通过拖拽无需代码就能创建复杂应用场景,应该很快就能实现。需要说明的是,RPA机器人开发越简单,对低/无代码的要求也就越高,这就需要RPA厂商通过自研、投资或者生态合作,实现RPA开发中真正的所见即所得。
 
对于第二个RPA快速落地途径,让前线业务人员具备一定的包括编程知识在内的RPA技能,这是眼下最现实的,也是最切实有效的方法。
 
在RPA开发不能做到零门槛之前,这也是最容易实现的。你可以挑选那些对RPA感兴趣或者急需提升业务效率的一线业务人员,对其进行一定的RPA开发与部署培训,令其掌握这些技能。各个业务线开发出所需的RPA机器人后,足以提高整个企业的业务自动化进程。
 
 
将原本IT部门开发机器人的业务,分发到了各个业务部门,这对于开发及部署成本的降低有着很大的成效。关键是,各个业务部门自行开发的流程机器人,运行效率会更高,同时开发成本分摊于业务优化与拓展,对于推动组织整体的业务流程自动化有着重要意义。
 

03

RPA培训与比赛的意义  

   
     
在RPA培训方面,我们看到有些应用RPA的企业,正在尝试培训前线业务部门的员工。一些企业,增设了RPA培训部门。有的企业,还会邀请RPA厂商定期为其培训业务人员。同时,RPA厂商大都自行或者与生态合作伙伴推出了培训服务,以更好的服务企业客户的RPA落地应用。
 

 
另外我们还看到,产业链上的咨询机构、媒体机构、培训机构等,也在不断举办各种RPA比赛活动。比如说RPA中国,就联合了华为、艺赛旗、云扩等多家RPA厂商,一起将RPA比赛推广进入高校及各种教培机构。
 
各种大赛活动,通过比赛让更多人了解RPA,刺激他们去学习并应用RPA,进而推动RPA在中国的发展。这样的做的目的,本质上即是为了培养和发现更多的RPA人才。
 
 
任何行业想要快速发展,没有人才是万万不行的,尤其是在当前中国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数字化人才就更加重要。放眼每个相关的数字化行业,比如芯片行业、人工智能行业、云计算行业,每个行业都在大量引入人才,每个行业都在通过各种大赛发现人才,并激励更多人去学习与应用各种技术。
 
RPA行业想要快速发展,同样也需要积累足够的人才。大赛和培训,是RPA这枚硬币的两面,通过大赛让更多人接触、认知、学习、应用RPA,越多的人进入这个行业,越多的人开始应用RPA,这个行业自然就能蓬勃发展。
 
同时,RPA作为AI落地的载体,它的大量应用也会促进AI的进一步发展,这对加速中国的数智化进程也是相当必要的。
 

04

RPA人人可用的前提是降低应用门槛  

   
     
事实上,业务流程自动化,本身就不应该完全交给IT部门去做的,因为整个业务流程优化的成效,最终要体现于业务部门,业务部门对于RPA机器人用的最多。
 

 
所以在RPA的前端应用方面,最应该考虑的就是产品易用性。也就是,如何让前线业务人员更快地熟悉与应用RPA,能够将业务需求转化成RPA流程编排,开发并快速部署想要的RPA机器人。
 
 
为了进一步降低开发与应用难度,厂商们现在已经将常见的业务流程,以及流程编排中经常调用的各种功能、命令与函数,打包成为各种自动化组件,构建了自动化模板库,有的还提供BAT等大厂的AI模块。还有的厂商,已经上线了机器人商城,在商城中提供第三方开发者上传的适用于各种场景的机器人。
 
但有一个问题在于,这些通用的业务流程模板,并不适用于所有企业。很多相似的业务场景,实际应用中会有很大的差别,这些差别体现于业务流程编排上的变化。
业务场景的不同,决定了核心需求的不同。十几个人的企业,与上百人企业在RPA应用上肯定会有所差别。如何让前线业务人员基于这些模板快速搞定按需开发,这一点需要厂商深入考虑。
 
再就是,前线业务人员面对那么多自动化组件,在具体开发机器人时,可能还要问哪些更适合他们所在的场景。这时候,与其让业务人员看到那么多组件,不如让他们的看到某个业务场景需要的那些组件。
 
 
比如用户想要开发一款营销自动化的RPA机器人,把OA、CRM以及某些SaaS应用的人工操作流程变成自动化操作,可能会用到哪些组件?
 
用户在选择营销自动化场景以后,RPA平台会自动展示一个相关案例,并将案例涉及的相关流程与组件都做一个推送,在用户看完案例介绍后调用这个案例模板,然后一步步通过指引完成机器人的创建与部署。以此类推,可以在更多的业务场景中向用户推荐合适的案例模板。
 
把组件分门别类按场景展示给用户,这个功能类似于大数据应用中的千人千面。实现起来有一定难度,但它能够有效降低RPA的开发难度。当然,这里只是提了降低开发难度的一个点,更多的有效方法需要厂商们从产品端去思考。
 

05

RPA也需要考虑C端市场  

   
再就是RPA的C端市场,就面向个人用户,也应该引起厂商的注意。RPA的个人应用,一般不会涉及到很多企业管理软件,没有复杂的应用场景,但各种平日办公的自动化需求,也是不小的量级。
 

 
比如两年前我就试用过几款RPA,想要实现网络图片的自动化抓取。王吉伟频道文章篇幅一般都在3000字以上,因此需要配更多的图。
 
通常要实现批量下载图片,大家会考虑使用phthon爬虫。我不会编程,就考虑通过RPA纯模仿鼠标与键盘,实现下载某个关键词下的所有相关图片。
 
但在构建流程的过程中,纯靠模仿鼠标与键盘,总会出现一些错误。整个抓取图片的流程,仍需要输入一些代码,做一些数组遍历,才能更好的完成这个工作。这就难住了我,没能实现自动下载图片。
 
 
我是因为了解RPA可以实现流程自动化,所以在平时工作中,只要一些场景存在简单重复的流程操作,就会考虑用RPA来替代。想法是好的,却没有时间和精力学习变量、正则表达式等知识,即便厂商官方已经出了很多的相关教程,却也始终开发不出自己需要的机器人。
 
如果有一定的时间,抽出空来为实现某个自动化场景而学习,也不是不行。只是仅仅为了下载一些图片而付出那么多时间,大部分人可能都会觉得不值。更多的人喜欢的是拿来即用,这就又涉及到了RPA产品的易用性。
 
所以,对于小白级个人用户,在开发机器人的过程中,若是能够更方便的看到相关教程,或者能有顾问式的教学引导完成开发,肯定会为他们带去成就感。
 
如果RPA的使用门槛再低一些,每个人都能按照教学引导轻松开发RPA机器人,那RPA必然会在以后成为大家工作的必选工具之一。
 

06

RPA的人人可用,或许需要一款现象级C端应用  

   
     
不管是海外的UiPath、Automation Anywhere,还是国内的来也、云扩、艺赛旗,对于RPA行业的未来发展,厂商们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未来肯定会是一个“RPA人人可用”的人机协同时代。  

 
想要让人人手中都有一个RPA机器人,这个口号容易喊,实现的难度是比较大的。首先你得让大家知道RPA,其次是让大家接受RPA,然后是让大家更轻松的应用RPA,最后才有可能让所有人做工作都离不开RPA。
 
简单的四步进程,却需要RPA厂商们协同整个产业链付出足够多的时间。
 
RPA目前仍旧在努力拓展B端市场,毕竟它本来就是为广大企业的业务流程自动化而生。同时B端有着庞大的市场需求,更多的厂商可能无暇顾及C端市场。但想要实现RPA人人可用的愿景,就需要将RPA推到C端。
 
 
其实个人都不是孤立的,即便是自由职业者,也能在某种组织下找到其归属,同时个人在某个领域的杰出经验往往会影响整个组织。
 
所以,如果某个人能够体验到应用RPA的好处,并能够快速掌握RPA技能,便会快速影响到其所在组织内更多人对RPA的认知。这其中的关键点,仍然是降低RPA的使用门槛,真正能够让小白用户快速上手。
 
RPA想要实现C端的真正爆发,除了降低使用门槛,也需要诞生现象级的应用。就像之前人工智能领域火爆的图片换脸应用ZAO 和视频换脸应用FakeAPP一样,爆款应用能够引起用户足够的兴趣,进而吸引他们去做一些新鲜的尝试。
 
RPA领域也是如此,比如前面举例的下载图片机器人,如果简单几步就能搞出来,至少它会赢得更多不懂编程之人的青睐,RPA的使用率就会大大提升。
 
要打造现象级应用,需要深挖用户需求,并基于需求推出更贴合用户的功能。这个功能不一定是全面的,但其中有一个点一定能够击中用户痛点,或者足够调动用户的兴趣与积极性。
 
这个功能的应用,可能会是办公场景,也可能会是娱乐场景,当然更可能是宅男场景,这就需要RPA厂商进一步去探索与发现。
 
哪个厂商能够率先在C端打造出现象级应用,也最有可能成为人人可用的RPA平台。这家厂商,有可能会是UiPath或者AA,当然在中国肯定会是国产RPA厂商。
 
让我们拭目以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PA中国 | RPA全球生态 | 数字化劳动力 | RPA新闻 | 推动中国RPA生态发展 | 流 > 一线业务人员即将成为RPA开发大军,距离RPA人人可用还有多远?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