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A为什么又双叒叕火了?!专业解读RPA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2017年,财务机器人火遍大江南比,2018年经过部分企业实践,机器人概念稍作冷静,一些企业的结论是:哦,原来如此。一些企业的结论是:哦,不过如此。
 
第一类企业开始冷静的接受RPA技术并结合自己企业特点有条不紊的尝试并扩大应用范围。第二类企业,开始认真考察、仔细尝试。第三类企业,无需求。当然还有第四类企业,从此抵触RPA:并自认为人工智能就是自动化的另一层表达。
 
2019年即将过去的5个月时间里,我们发现,RPA又重新火了起来,并且不少企业对RPA的期望又达到了2017年时的热情高度:RPA、机器人,无所不能。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因素是一些公众场合的夸大宣传,放大RPA的技术效果。他们并未真正的站在业务需求的角度去阐述RPA到底能解决什么问题、到底能够带来多少价值。
 
对于RPA,我们有必要在引领时髦的同时,有责任、有义务向企业传递真实、有效、能落地的解决方案和技术。
 
RPA是什么?
 
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使用RPA技术记录一段业务流程,他就会不断的重复操作这段流程。在这个定义里,技术是主语,机器人、流程自动化都是定语。我们最初的时候容易搞反,说成了流程自动化技术机器人,机器人成了主语,技术成了定语。所以很早的时候有人不解:RPA机器人有多高?放在电脑里的机器人?不会把电脑屏幕撑破么?
 
技术总归要跟业务场景结合,对企业而言要是个真实看的见或者摸的到的东西,所以我们不提机器人这个词,我们把RPA定义成一个软件。
 
我们来做个定义:RPA是一个相对写死规则的不断按照这个规则重复执行某一个业务流程的后台软件程序。
 
01 是一个软件程序
 
类似QQ这样可以安装在电脑上(当然服务器也可以)。技术核心是控制鼠标、键盘的操作,能够监控网页、邮箱等软件的状态。
 
02 是在后台运行的
 
启动后我们就看不见他了,他通过后台程序控制整个电脑上其他软件。人能看到的电脑屏幕,跟远程操作一样:没人操作电脑的鼠标键盘,但是看到电脑屏幕上各种程序自己在运行。
 
03 规则是相对写死的
 
RPA没有任何智能化(思考、学习、成长)属性,他根据业务场景在RPA底层技术基础上做个性化开发,然后测试、交付。好在,一般RPA实施都会给一个配置界面,一些小的优化财务人员自己就可以调整。
 
04 是按照这个规则重复执行
 
这个很重要,也是把RPA打下神坛的关键(对,不是神,是技术)。RPA只能重复执行这个规则,所以当我们开发银企对账场景,这个RPA程序不会去做报税,甚至你开发完招商银行的银企对账,他都不会去做工商银行的银企对账。这也是为什么有人宣传他们有报税机器人、对账机器人、开票机器人;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厂商都会收一个lisence费。
 
05 执行某一个业务流程
 
关键词一是某一个,他并不能像系统实施一样解决多个或者某一类业务,比如档子档案管理系统的财务档案的归档、查询等,这样的业务RPA做不到。
 
关键词二是流程,RPA适用于流程性的业务,特点是多鼠标操作、多键盘操作;但是如审核单据、决策判断他很难做到,这类业务需要获取大量信息、处理很复杂的规则。
 
 
RPA的起源
 
主流厂商
 
据不完全了解,uipath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起源于生产制造业务的需求;前段时间认识个朋友,以色列的nice,十多年的历史,专注于客服领域;阿里云RPA,原来是淘宝码栈,最初用来给淘宝店主操作大量表格处理,是多年的实战应用的积累;艺赛旗,原来是客服领域做风险监控的产品,后来封装成RPA,技术有沉淀,发挥不错。Uibot,基于按键精灵升级优化,技术厉害。(以上只是从公开资料了解,如有不对请朋友们随时指正,见谅)
 
企业自己:
 
当然,听说苏宁、孩子王、京东、华新水泥等(根据听说的先后顺序)企业都在自己研发此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这个技术存在了十多年为什么在2017年被四大引入到财务领域并大火,原因有这么几点:
 
 
■ 财务共享的建设;把原来分散的操作类业务集中到了财务共享,原来可能600个人每天1分钟干完的活,现在在共享1个人每天干10个小时,即使考虑集中后效率增加,1个人每天干6个小时,也很枯燥;所以,需求是有的;
 
■ 人工智能的大火;RPA中文翻译,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有机器人三个字。于是,RPA开始风风火火闯九州;
 
■ 容易落地;RPA实施周期短,2-4周就能搞定一个业务场景;费用低,即使是10-30万一个场景,也比动则几百万的系统实施便宜的多;不麻烦,不用服务器、不用网络。
 
所以偶尔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财务人兴奋异常的去告诉IT同事,说出了个财务机器人,供应商说能够代替我们几十个上百个人力。IT人员心里一紧,出现这么厉害的技术我居然不知道。然后一调研,哦,原来如此。所以造成现在有有一些IT老大不太看重RPA:这是什么鬼。。。
 


RPA的价值
 
从RPA的定义总结他的特点,再去说价值和局限逻辑更清楚一些。
RPA特点有:
 
■ 自动化程序,代替人工操作;
 
■ 自动化程序,只要有电,7*24小时运行;
 
■ 代码程序,几乎0差错;
 
■ 实施简单,独立应用,无需做任何系统接口开发;
 
■ 可以部署在任何电脑、服务器、虚拟机。
 
对应特点说价值:
 
■ 节约成本,避免人工的操作风险;所以实施RPA首先会考虑投产比;
 
■ 业务时效;7*24小时工作,对于一些时效性要求高的业务场景,人终于不用熬着或者倒班儿;
 
■ 提高作业质量;
 
■ 实施效率;实施简单,无需讨论接口方案、无需排期;
 
■ 高灵活性;灵活部署,只要是人能用的电脑,RPA就可以用。RPA部署不似系统部署需要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器配置、访问需要什么浏览器、浏览器需要升级或者降级到哪个版本。
 
当然,从我们的实施案例看,企业跟我们提的,统一都是为了节约成本,人工操作风险、实施效率、灵活性都不关注。
 
RPA的局限
 
■ 规则写死,所以要求场景相对标准化,业务流程有几步、顺序是什么、每步如何操作、每步什么时间操作,要固定;
 
■ 不断重复执行业务流程,所以适用于重复性高的业务场景;只有高度重复性场景,才会替代最多人工,才有一定的投产比;
 
■ 不断重复执行业务流程,所以只能执行一个业务流程,不能用于其他场景。如前边提到,用来银企对账的RPA程序,无法用来报税;
 
■ 对业务流程的操作极度细化,要细化到每一个鼠标点击的动作、输入的每一个字,才能保证RPA在不断重复中执行正确;
 
■ 对需求方业务人员的业务理解能力要求高。传统系统实施,业务方只要提出我想要什么即可,标准化的产品和个性化开发就能满足需求。RPA不一样,RPA现状调研的细化程度会把业务人员烦死,所以经常会出现RPA需求变更的情况:调研的时候好了就这样就这样吧,开发过程各种遗漏;
 
■ 对厂实施人员职业化、专业化要求高。职业化,他们需要想方设法的去了解客户需求,即使人家不耐烦,也得朝着烦死对方的程度去调研。专业化,要结合业务场景提出优化建议。很多时候业务痛点有,但是操作流程不标准,需要把业务优化到足够标准的程度才能落地RPA。
 
 
RPA不是什么
 
前边聊了RPA是什么,优点和缺点也聊了,在这里,还要澄清一下,RPA不是什么。
 
■ RPA不是全才,不是所有的流程他都能搞定,也可能一个流程中的所有环节他都搞不定。所以,用RPA解决80%的问题,人来处理剩余20%的问题可能是现阶段的最优方案;
 
■ RPA不能提高原来系统等环境的运行效率;我们跑一个报表跟当时数据库资源使用情况、电脑配置、网络带宽都有关系,原来人操作跑一个表多久,RPA基本上也是多久。RPA能快的,就是比人点鼠标快、比人输入文字快这种操作性的快。很多人用做展示的RPA视频,操作飞快,当然如果把视频播放速度调高2倍会更快;
 
■ RPA是底层技术,不同的业务场景,可以结合不同的技术实现。底层控制技术是基础,什么技术好、效率高、稳定性强就把什么整合进来;
 
■ 按键精灵、宏命令与RPA类似,在一些简单场景里他们都可以实现自动化。但是,RPA通用性更强一些,满足的业务需求也多一些;
 
■ RPA不是万能的。我们把RPA定义为系统自动化的补充,适合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无法信息化的、信息化投入太大的场景。所以一些企业说他们有成百上千个机器人,我肯定是不信的。如果是,那说明这个企业信息化建设太不科学,也说明,他们太有钱。上千个机器人实施和维护费用,绝对超过构建一套系统的费用。



我们认为,一个企业的财务场景,一般情况5-20个机器人场景差不多,再多,可能有,但属于特殊情况。


 
企业如何梳理RPA需求
 
首先是引入RPA的目的是什么:
 
■ 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 缓解短期内高强度工作的压力;比如要在48小时内不间断跑300多个报表并实时监控状态,报表跑完后随时发给不同的300多个人;
 
■ 试用,引入新技术,给大家传递危机意识;
 
■ 创新尝试,开拓思维,长见识;
 
■ 数字化。原来人工操作无法具体测算工作时长、效率,无法监控过程,RPA通过日志监控或者管理平台确实可以做到。这点,很多企业并未意识到。
 
其次是RPA场景如何选择:
 
■ 流程化的业务,操作环节特别多,技术含量低、重复性大;员工直接的感受是,谁都不愿意做;
 
■ 无法实现系统对接的业务,比如跟税务、政府的系统;
 
■从风险角度,无意做系统对接;系统的连接必然会导致系统风险的传递;
 
■从成本角度,系统开发成本高,周期长;
 
举例来说,每天要做的业财核对、银企核对,随时都有可能的资金收付查询、定时过账、凭证打印等。
 
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每个企业使用的系统不同、操作流程不同、业务处理要求不同,RPA落地的可行性、方法和效果都有所不同,并非说别人能实现的业务场景,我们就一定可以实现。
 
面向大中型企业的财务服务,讲究的是持续的、高质量的服务,并非做一单是一单,并非忽悠来了,做好做差再说。
 
最后再次重提,新技术在引领方向的同时,更需让大家知道哪些是方向性的,哪些是现阶段能够落地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PA中国 | RPA全球生态 | 数字化劳动力 | RPA新闻 | 推动中国RPA生态发展 | 流 > RPA为什么又双叒叕火了?!专业解读RPA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