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员工”渗入行业场景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从金融、财务到制造,重点行业场景都出现了“数字员工”的身影。它本质上是一种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将大量人力从枯燥、重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将精力投入到更有创造性的工作中去。

 

黄维忠是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惠明供电所员工,每个工作日他都需要将一份“低压电表数据采集失败清单日报表”打印好交给电表运维人员。

 

“以前统计加核对这份清单需要花我半个多小时。不过现在单位来了位‘新同事’,在我上班之前就能帮我核对好清单,省时省力,从不出错还不问我要报酬。”黄维忠说。

 

你或许能猜到,黄维忠口中的“新同事”不是真人,但它也不是服务机器人或工业机器人,它的真实面目是基于RPA(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即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的“数字员工”。

 

这些看不见的“新同事”依托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以“模拟人”的方式完成日常业务操作,正将越来越多的人从枯燥、重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可以分出更多精力来处理有价值的工作。

 

金融、财务到人力资源、制造,“数字员工”近年来快速渗入千行万业,也引发了创业者和资本的密集关注。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该领域的融资项目达9起,累计金额达数十亿人民币,其中有单笔金额高达1亿美元的“影刀RPA”的C轮融资。

 

“数字员工”大潮浩浩汤汤。它不只是一场生产力的重塑,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01

发展现状

 

国内外厂商纷纷入局

 

虽然目前尚未有组织对“数字员工”作出统一的概念界定,但业内普遍认为,“数字员工”是以RPA技术为核心,融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集成于实体设备,与企业内其他自然人员工合作,并承担某一具体业务的软件服务。

 

讨论“数字员工”,其实是在讨论背后的核心技术RPA。它的出现是现代信息革命的产物,最早可追溯到1994年微软发布Excel 5.0中 Macroinstruction(宏指令)功能。由于可以模拟人类在计算机等数字化设备中的操作,因而在应对大量、简单、重复的工作场景方面,RPA展现出强大的应用优势。

 

国内企业在这一领域早有布局。阿里很早就有自己的RPA产品,为客服们常用的自动化消息群发工具。后来内部和外部的类似需求越来越高频,于是阿里技术团队将其打造成一个“智能软件机器人”,以便让更多常用功能实现自动化。阿里之后,国内大厂如华为云、苏宁云、平安云等云平台,用友、金蝶等传统IT厂商,以及一大批创业公司纷纷布局RPA市场。

 

事实上,RPA也是近两年全球企业服务领域中一条极热门的赛道。根据国际权威研究机构Gartner发布的《2021年RPA魔力象限》,RPA是全球增长最快的细分软件市场。

 

RPA赛道的大火,一方面是时代所需。当前企业数字化转型在全球范围开展得如火如荼,利用技术手段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切中大型企业痛点需求。德勤RPA研究报告显示,如果一家收入在200亿美元且拥有5万名员工的财富1000强公司,其中20%的工作流可以用RPA自动化操作完成,那么每年就可带来超过3000万美元的利润。可以预见,随着数字化时代的不断深化,RPA以更高效的方式取代低效率的劳动力付出将是必然。

 

另一方面,去年4月,国外RPA头部厂商UiPath在纽交所上市,当日股价飙升23%,交易总价值超过13.3亿美元,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软件公司IPO之一,一时让RPA赛道风头无两。

 

在企业端强劲的数字化需求和海外资本市场验证的高估值推动下,这个原本低调的赛道,在国内也频频受到资本青睐。据统计,2021年全年国内共计15家厂商19起融资,总额破34亿,估值近230亿,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81.8亿元。到2025年,全球RPA市场规模将达到225亿美元。

 

“数字员工”在RPA厂商的孵化下方兴未艾,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各种场景。由于“数字员工”更适用于操作繁复和标准化高的工作以及劳动密集型和信息系统发达的企业,因此在金融、财务、制造等领域优势突出

02

金融、财务、制造行业应用

 

金融领域

 

知名银行率先引入

 

金融行业整体业务流程化和信息化水平较高,“数字员工”的出现可以满足其对大量劳动力的需求。

 

艾瑞咨询对金融机构调研发现,68%的金融机构认可“数字员工”价值并愿意尝试,其中以银行居多,而持中立态度和反对态度的分别约占15%和17%,其中多数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认为“数字员工”在部分场景中难以落地,主要原因有监管制约和更新滞后等。

 

目前金融行业是“数字员工”应用最成熟的领域,从国内多家银行披露的年报来看,“数字员工”在金融业已经随处可见,成为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工商银行2021年报显示,该行升级人工智能技术体系,同业率先建成企业级RPA技术平台,在网点布局选址、系统平台、自助设备、业务运营等领域广泛应用大数据、RPA等新技术手段,网点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

 

建设银行于2018年底正式启动企业级RPA能力建设,在去年全面推广应用,全年累计上线1162项应用场景,累计节省工时271万小时;加快智能字符识别(ICR)人工智能技术在运营领域的应用,上线外汇业务审核等11个应用场景,累计节省工时95万小时。

 

招商银行是国内首批引入“数字员工”的商业银行,去年其自主研发的海螺RPA平台,已经实现对国外成熟产品的全面替代,累计开发2000个场景应用,覆盖总分行及子公司日常办公、外汇业务、代发业务、假币识别等多个业务场景。

 

还有兴业银行,该行于2017年探索引进RPA技术,建设了基于RPA技术的金田螺流程机器人平台。到去年底,RPA流程机器人已上线977条流程,部署机器人超1800个,替代执行业务超4500万笔,节省工时超55万小时。

 

财务领域

 

7×24小时无人值守,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极大地赋能了“数字员工”,使其不仅能够进行系统登录、数据获取、报表加工和邮件发送等工作,还可以利用智能化技术进行票据比对、合同审计和可视化分析等工作。因此,财务领域可谓“数字员工”的最佳应用场景。

 

在实践层面,适合应用财务机器人的业务流程包括账务处理、发票认证、发票查验、银行对账、费用审核和开具发票等。

 

2022年4月,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中铁置业通过与百度智能云合作,依托百度OCR文字识别、RPA等一系列智能化技术,打造财务“数字员工”,将中铁置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大量重复性操作自动化、智能化。

 

中铁置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财务“数字员工”负责40个表单RPA流程自动化和24类AI影像单据识别。其中40个表单RPA流程包括全集团所有资金支付流程和39个共享表单的初审,业务场景固定、审核要点统一、标准化附件规范,覆盖费用、成本、税费、收入、薪酬、总账等各类业务,占共享中心近60%的审核工作量。24类AI影像单据识别包括9种通用票据、7种制式单据、2种卡证、1类复杂文档和4类辅助性模型。

 

截至目前,中铁置业共部署20位财务“数字员工”,其中3位负责资金支付,17位负责共享审核,从登录共享平台到审核结束的单流程平均处理时长约2分钟,可实现40个流程7×24小时无人值守状态的自动运行。

 

通过该项目,中铁置业提高了财务审核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同时,还提高了审核风控效果,可做到审核细节过程可追溯、可留痕。

 

引入财务“数字员工”的远不止中铁置业一家。2019年,爱宾国康北京总部的财务共享中心开始部署“数字员工”,消除了人工干预后,“数字员工”可实现接近100%的处理准确率。三一重工以“数字员工”打通CRM系统、返利系统和资金系统后,人力成本大大降低,相比于人工操作,“数字员工”的处理效率可达到人工的5倍。

 

制造领域

 

将人员从繁琐流程中解放出来

 

我国制造业在人口红利消失的背景下面临人力成本上升的难题,如何降本提效成为制造业持续发展的关键。作为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数字员工”可以优化生产制造的不同环节。

 

根据ISG的研究,RPA技术使订单到现金流程所需资源减少43%,发票处理减少34%,供应商管理减少32%。

 

在实践层面,制造业适合应用“数字员工”的环节包括物料清单自动化生成、工厂记录管理及报告、采购订单创建与管理、库存管理、供应商沟通、ERP与MES系统整合、数据迁移与合规管理等。

 

作为国际大型制造企业下设的子公司,斗山(北京)系统集成有限公司一直以来是自动化的践行者。为了跟上中国制造业迅速发展的步伐,其先后引进多套IT系统以更好应对市场需求,然而繁琐的系统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并时常会因需求响应不及时而错失市场机会。

 

因此,斗山(北京)系统集成有限公司与RPA厂商UiPath合作打造“数字员工”——RPA 机器人。在物料清单(BOM)自动化生成应用中,RPA机器人可以复制人类员工在BOM中所执行的步骤,快速创建和跟踪变更,帮助企业避免高昂代价的人为错误。

 

此外在制造业中,供应商、客户和内部员工之间的日常沟通需要大量手动工作,RPA机器人可以自动完成沟通中的一系列查询服务,将客服人员从繁琐工作中解放出来,实现对客户、供应商的高效管理。

 

斗山(北京)系统集成有限公司战略部部长姜敬花表示,引入“数字员工”不会对公司原有系统进行改造,因此不会影响系统内原数据的准确性,同时能够将大量人力从机械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让员工将精力投入到更有创造性的工作中去。

03

思考:谁该抓住“数字员工”大机遇

 

虽然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引入“数字员工”,但艾瑞咨询《2020年中国RPA行业研究报告》显示,“数字员工”在各行业整体渗透率仍然较低,其中最高渗透率的银行也不超过10%,未来“数字员工”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当前的“数字员工”自身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如认知能力欠缺,当涉及复杂信息和非结构化数据分析时,往往需要人工干预。

 

痛点即机遇。来自河北师范大学的胡贺和任丽丽两位专家认为,RPA服务提供商应借助AI快速发展的势头,不断延伸“数字员工”的能力边界,拓宽客户市场和应用场景,利用知识图谱、智能决策和机器学习等技术使其能应对更复杂的应用场景,同时满足企业个性化定制需求,在制定解决方案时提供技术指导和运营帮扶,降低企业运营维护成本,进而构建行业壁垒和企业护城河。

 

而企业应抓住数字化转型的机遇,考量如何将“数字员工”引入企业。在自主研发和向RPA厂商定制购买两种方案中,企业一方面应考虑交易成本,另一方面也要根据自身需求来明确核心目标,从而选出适配性更强的“数字员工”来为企业服务。

 

出品:江苏商报

作者:芮天舒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PA中国 | RPA全球生态 | 数字化劳动力 | RPA新闻 | 推动中国RPA生态发展 | 流 > “数字员工”渗入行业场景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