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已清楚认识到RPA机器人(机器人流程自动化)能为自身带来效率提升和生产力进步,RPA机器人参与到企业工作中的频率越来越高,在不同行业的应用进程也在不断加快。
RPA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市场上出现了许多错误的认知,这些误解对一些有意向部署RPA技术,实现降本增效目的企业带来了不确定性的误导,影响其决策。
本文结合「实在智能」的实际部署案例,部署经验,客户反馈等方面因素,总结出了几个常见的RPA误区,以便企业能正确认知RPA、部署RPA、使用RPA。
1、RPA不可能服务传统行业,只能服务新型技术型行业
我们是以生产、制造、市场营销为主的传统企业,并不是技术型公司,接入RPA技术并不适合吧?!
这个误区的产生的原因是没有清楚了解RPA的概念和特点。RPA是优化流程,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激增保存的“工具”,只要有流程便有RPA机器人施展的空间。
不管是新技术企业,还是传统企业,必定有工作业务流程,例如: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人事招聘、财务……而其中会产生一些重复性强、耗时、复杂、数据多的工作流程,而RPA机器人的特性便能精确、完善地解决这些业务流程。
「实在智能」的RPA4.0解决方案在实际应用中服务的企业涉及行业领域就很广,而并非单一的新技术企业,例如:运营商、财务公司、电商、银行、制造业……
2、RPA只是降低人工成本吗?
RPA为企业带来的优势之一便是降低成本。
首先,如果单从成本优势这个角度解释,RPA不仅仅只是能节省人工成本,还能为企业减少一些隐形的成本,比如:二次返工成本,效率时间成本。
其次,部署RPA还能提高工作效率,消除流程上的人为错误。
再次,这也能助力企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有助于企业建立良好的口碑。
最后,RPA能协助员工更好、更高效、更富有创造力地完成工作。这也是成本之一,因为员工能有更多的时间为企业做更有价值的工作。
由此可见,RPA不仅仅是降本,它对企业的带来的正向影响多种多样。
3、RPA是简单技术
对,理论上是非常简单,但并不是马上就能上手使用。不同供应商的RPA产品不同,其在不同行业领域的应用场景也不同,“RPA的部署和使用非常简单”这确实存在,但是前提应该是:使用人员接受培训,并能掌握基本电脑操作。如果企业员工是一位60岁的司机,基本不熟悉电脑办公流程,那么在使用过程中,这位司机肯定比较困难了。
4、RPA价格贵,接入得不偿失
RPA因为其涉及的应用场景不同,报价也不相同,比如财务公司使用的RPA产品报价就有很大的差距。但是一般会是根据其业务量而定,成本都是原有人工的1成甚至更低,但是这个会因为企业工种薪资不同而产生价格差异。RPA供应商在与企业部署过程中,会有POC评估过程。「实在智能」在进行部署的过程中,会派遣员工现场驻场、培训、评估,企业在使用后对成本、效率有直观的了解。
5、部署RPA要以技术为核心
RPA部署过程中,技术要重视,应用场景、流程流畅度,自动化程度,POC效果这些因素同样需要重视。
因为这些因素都涉及到RPA与企业之后的契合度,业务解决能力,流程的自动化程度。
「实在智能」在为合作企业做RPA部署时,都会根据企业需求派遣专家评估,进行充分沟通。
比如:机器人能自动化哪些流程?能做到的哪些程度?管理中枢需要涵盖哪些流程?如何变动规则,变动后是否适合流程?这些都需要企业和供应商在部署过程中注意的点,而并非只是注重技术对接。
6、RPA将会代替人类
RPA代替不了人工,但可以理解为人工助手,或者工具。
以后的企业会更加在意员工的决策、分析、创造能力,RPA会更多的重新定义之后的工作岗位,员工的定位,社会劳动力结构。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阅之前的文章《RPA会取代人工吗?》。
7、RPA机器人不会出错
RPA机器人确实不会出错,但是这个前提是:设定命令规则没有错误。
因为RPA自己不会决策和认知,只会执行,如果在人工输入命令中出现错误,那么错误就会出现无数次直到被人发现。
在接入人工智能技术后,它能提高、拓展RPA的能力,「实在智能」的AI+RPA4.0解决方案便能自动查找问题所在并进行反馈,「实在智能」“实在RPA”由四部分构成:
-
机器人工厂(Z-Factory,即任务组件编辑器),丰富完善的Win组件库、AI组件库、行业模板库,清晰易用的拖拽式交互体验及一键生成代码的贴心设计,让零基础用户开发机器人的过程行云流水
-
AI云脑(Z-Brain,提供复杂场景智能决策解决方案)
-
中枢(Z-Commander,综合管理台,全面管理部署、实时监控、任务管理、运筹调度、机器人运行情况数据化展示)
-
终端机器人(Z-Bot,虚拟员工端,支持无人值守、人机协同等多种交互形式)
四者相互配合,方便开发者快速、便捷拓展应用场景,实现“生产-分配-管理-执行”的流程闭环,其本质根据命令规则运行的逻辑没有变化。
所以,不仅要重视技术部署,流程上的正确与否也非常重要,这也是员工的价值所在。
一项技术在市场上逐渐崭露头角便一定会产生一些认识误区,特别是今年RPA陆续获得重大投资,但经历过洗礼的技术才是会被市场认可的技术。希望企业能正确认识RPA,了解一些常见的误区,在阅读本文后对是否部署RPA有正确的评估和决策。如需协助评估,请联系「实在智能」评估专家免费评估。
特别声明:
文章来源:实在智能
作者:红猪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WuOnKcCPYgSy_ieD8rKQCg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PA中国 | RPA全球生态 | 数字化劳动力 | RPA新闻 | 推动中国RPA生态发展 | 流 > 科普!RPA常见的误区
热门信息
阅读 (14728)
1 2023第三届中国RPA+AI开发者大赛圆满收官&获奖名单公示阅读 (13753)
2 《Market Insight:中国RPA市场发展洞察(2022)》报告正式发布 | RPA中国阅读 (13055)
3 「RPA中国杯 · 第五届RPA极客挑战赛」成功举办及获奖名单公示阅读 (12964)
4 与科技共赢,与产业共进,第四届ISIG中国产业智能大会成功召开阅读 (11567)
5 《2022年中国流程挖掘行业研究报告》正式发布 | RPA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