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A,智能财务自动化的最后一公里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在财务共享建设中,业财融合使得财务日常处理的标准化和自动化逐日提升,制证、报表甚至关联交易开始全面自动化,但集成型平台仍然存在限制自动化进程的瓶颈,尤其涉及企业集团外部数据交互,比如与银行、税务、工商等外部系统的交互,存在接口开发实施难度大、成本高的尴尬境地。AI时代的到来,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机器人技术通过对人类重复性行为的模拟,解决了业财融合自动化的最后一公里。基于RPA技术的财务机器人,目前主要处于简单重复行为模拟的发展阶段,既不可小视亦无需神化,是一个企业管理平台自动化操作查漏补缺的重要工具。RPA的实施并非随便什么样的企业都可以“拿来主义”,没有良好的标准化基础,RPA将缺乏成长的土壤,今天,讲一个中铁四局历经的“业财融合——财务共享——RPA”的案例。
 

  一、 关于RPA

  所谓RPA(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即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是指通过软件模拟人在计算机中的操作行为,以自动化的方式实现本来是人工操作软件完成的业务。RPA可以让机器自动处理大量重复的、基于规则的流程任务。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笑话来理解RPA的起源,做管理信息化的同事经常会开个玩笑,A说:“用户的需求是只点一下鼠标,所有的工作都完成了!”B马上跳出来反对:“错!用户的需求是只需一个眼神儿,所有的工作都完成了!”不得不承认,懒确实是推动技术前进的巨大动力,目前很多智能手机真的有个功能——眼神翻页,当然实际用过这个功能的人都知道它有多鸡肋,因为不仅眼睛疼,而且头晕……,但对工作自动化的追求、对手工工作全面解放的需求,确实是RPA诞生的原生需求。

  二、 关于集成和RPA的取舍

  智能时代的来临,已经使手工处理渐行渐远,尤其是不同系统间数据的传输,手工处理工作量大、效率低、质量差、风险高,很多企业一直希望集成在用的每一个信息系统。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一直困扰着很多企业信息化专家,尤其是异构系统的集成,制定方案、与不同的开发商沟通、做大量接口、支付大额的集成费用,结果可能还不是很理想。很多人在刚开始接触RPA的时候,似乎发现了一个万用集成工具,觉得系统不用做接口了,只要上了RPA,就可以绕过原来的开发商,把需要交互的数据通过机器人从系统A搬到系统B。理论上是可以的,但这里面忽略了两点,第一,两个系统业务可能存在规范性差异,在把A系统数据翻译成B系统数据时,可能数据质量无法满足要求,这需要两个系统做数据规划和融合改造才能成功;第二,系统集成的目的如果是业财融合,即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的集成,那接口集成仅仅是个很小的方面,标准化改造、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才是真正的目标,所以,在塑造企业集团内部生态的业财融合过程中,融合型集成从效果、效率、质量、稳定性上来看都是集成首选,即便是与企业外部数据交互的系统,比如资金系统与外部银行的交互,对于常用银行,接口集成仍然是首选,安全性、数据质量和效率都有保障。那什么时候选择RPA?应用领域也是非常广泛,比如,与没有系统接口的银行数据进行对账;获取网银上的汇票等数据或截图;将excel数据填到系统的报表或者台账中;识别票据的信息进行自动填单;将系统的开票信息填入金税系统进行自动开票和打印发票等等,只要是重复性的,内容变化不大的数据搬运工作,都是RPA的长项。

  二、标准化是RPA实施的基础

  近年来,数字化浪潮席卷整个社会,市场环境也变得严苛,在企业管理提升的迫切需求下,数字化转型和财务转型都成为热门话题。在企业集团的数字化转型中,财务转型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影响着企业的战略及运营,众多企业集团纷纷通过财务共享建设开启数字化转型之路。“生态共享”是中国中铁财务共享建设的模式,也是财务转型的第一步,旨在通过基于标准化建设的业财融合,形成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数字化生态,推动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

  随着业财融合型财务共享建设的推进,日常财务业务的标准化程度不断提升,使得自动化技术有了孕育的土壤,制证自动化、报表自动化、关联交易自动化、填单自动化等各类课题在中国中铁不断推陈出新。中铁四局是中国中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先锋企业之一,2016年作为试点建设单位率先开启业财融合型财务共享的建设,并成功在企业集团内部形成了“业财资税数字化生态圈”,近年来逐步进行业财深度融合的探索,RPA的课题就在这里孕育。

  三、RPA平台的选择

  中铁四局自2018年7月开始,先后与普华永道和思源时代进行对接,讨论RPA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场景。最终确定了与思源时代的合作,选择由思源时代自主研发的机器人平台(思源RPA平台),以优化税务应用方案为目标,研究机器人应用的第一个课题。

  图:思源RPA平台技术架构
 

  思源云RPA平台是国内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平台:

  (1) 采用分布式可扩展架构,内置web动作引擎、桌面动作引擎、文档动作引擎、数据引擎等,对多引擎进行集成整合,提供对多种浏览器、客户端、office文档的自动化操作;

  (2) 通过动作编译引擎将动作流模型转换为计算机指令,最终输出编译后的指令集进行运行,可极大提升机器人性能。

  (3) 利用容器技术实现对RPA平台的虚拟化部署,无需安装,可在云环境在线使用;

  (4) 安全可靠。完全模拟人工操作,不会影响操作的各业务系统本身的安全,同时,对运行的每条数据,都有对应的日志记录,便于追踪错误、异常;

  (5) 数据抓取无需接口。系统之间的数据抓取、传输与交互均可通过机器人完成,无需花费成本与精力来与各业务系统做接口;

  (6) 灵活、可配置。集成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用户操作流程录制、自动配置及智能化功能。

  四、以开票场景为例理解RPA对流程和工作量的优化

  机器人的实施,需要在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分析企业实际操作流程、场景,以及具体设计优化方案的细节。

  (一)原流程下增值税开票业务的特点

  为了使机器人能够全面完成开票岗的人工操作,在落地过程中对实际开票场景进行了细致、全面的调研。中国中铁的增值税发票开具业务,由业财共享平台的税务管理系统与金税开票系统共同完成,课题组反复对增值税开票业务进行分析:

  1、每个法人至少配备一个税盘,一个开票专员,每个法人的多个项目部不定时申请开票,统一由开票专员发票开具;

  2、开票专员需要不断查看是否有待开发票任务,并通过一系列操作开票,经常需要反复登录两个平台,有时还需要切换账号,过程繁琐,浪费时间;

  3、实际开票场景中,经常需要短时间开具多张增值税发票,开票人员可能需要拆分发票、纠正错误、逐张打印,打印过程中还要根据专普票需求反复多次放入空白增值税发票,效率低、易出错。

  开票岗的具体操作流程如下图:
 

 

  图:原增值税发票开具流程图
 

  (二)RPA平台对流程的优化

  根据实际开票场景特点,针对实际开票过程中流程较为繁琐、自动化程度低的特点,进行了RPA优化设计:

  (1) 自动登录。涉及到多个平台的账号登录以及用户账号切换的情况,用户只需初始化时输入相关账号密码,机器人即可记录并自动登录;

  (2) 批量处理。用户插入金税盘,启动开票机器人后,就会开始自动化工作。自动登入中国中铁业财共享平台,查看待开发票任务并推送金税系统,自动登入金税系统,查看发票开具管理的待办任务,选择待办任务进行打印;

  (3) 批量打印。只需提前设置好增值税发票针孔打印机的连打功能,配置两台打印机,分别打印增值税普通发票和增值税专用发票,机器人即可根据发票种类选用不同的打印机批量打印,无需反复的放置空白增值税发票;

  (4) 自动推送运行记录给税务会计,税务会计只需定期查看机器人运行状况即可。

  优化后的操作流程如下图(注,绿色部分已经完全由机器人取代):


 

  图:RPA优化后增值税发票开具流程图
 

  五、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的应用价值

  开票机器人正在中铁四局进行推广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开票效率和质量的同时,节约了开票专员岗位,而RPA课题组还在继续研究流程优化,未来,RPA平台还将在自动报税、自动对账等多种工作场景中进行广泛的应用。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财务共享平台均带有智能化色彩,在财务共享平台内部,自动化逐渐发展成熟,但在涉及企业内、外部信息生态的整体信息化架构中,自动化仍存在很多提升空间,RPA技术正是有效补充,让自动化完成了最后一公里的路程。RPA技术在财务行业的应用,是解放生产力、帮助财务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可以进一步释放资源,推动财务转型升级。



特别声明:

文章来源:中国总会计师公众号(ID:zongkuaijishi)

作者:郑骞 张瑞磊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PA中国 | RPA全球生态 | 数字化劳动力 | RPA新闻 | 推动中国RPA生态发展 | 流 > RPA,智能财务自动化的最后一公里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