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科信息高端对话:从数字化转型、技术创新、教育生态看RPA的发展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近日,九科信息2021核心产品&解决方案发布会暨“超级自动化高峰论坛”在深圳成功举办。在此次大会上,九科信息第一次全方位地展示了企业的发展愿景与发展策略,并公布了三大产品平台发展计划。

 

在高端对话环节,由九科信息合伙人/首席增长官黄念念女士担任主持人,并邀请了中兴新云的陈虎博士、维达集团副行政总裁张健先生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管学院邬瑜骏博士三位重量级嘉宾,一起畅谈了RPA技术在各自领域的应用理解,同时从数字化转型、技术创新、教育生态等多个维度对RPA赛道未来增长进行了展望。

 

 

 
// 数字化转型需增强信息化连接能力 
 
黄念念:陈虎博士您作为业内资深人士,拥有丰富大型企业数字化转型经验。现在又带领中兴新云团队,为政府、央企、国企,集团化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方案。今天,请您给现场的贵宾们和线上的小伙伴们,分享一下您的数字化转型理念和经验。

 

陈虎:非常高兴参加九科的产品发布会,我来自中兴新云主要从事财务领域信息化解决方案以及数字化产品实施,和九科刚好可以形成很好的产品互补。我觉得中兴提供的是部件、模块,而九科的RPA更像是连接器。企业通过RPA可以打破部门、系统之间的数据壁垒,可以快速提升业务效率从而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

 

我在为客户服务的过程中,比较深的感受就是信息化。我们在40年的时间里,其实都在做信息化这件事。不论是ERP、CRM、OA,还是包括PRM,这些都是企业信息化工作。

 

企业在信息化中走了40年的时间,建设了大量信息系统。比较幸运的企业是中型企业,可以理解成“平原型”,它的整个信息系统一马平川都是打通的,业务执行起来非常方便快捷。所以你会看到传统的ERP厂商,推荐一体化集成。

 

稍微痛苦一点的是“丘陵型”,系统和应用之间存在断点。这个断点怎么办?我们可以通过人力把它填补上。

 

最痛苦的企业是“山地型”,业务范围太广包括房地产、金融、物流、制造等,其中的断点根本无法靠人力来填补。这种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是最艰难的。那么怎么解决呢?两件事,我觉得在信息化阶段的思维方式第一是要把信息系统尽可能补全,要确保信息系统的及时性,不能只用人工去执行任务。只有信息系统化才能提高效率,才能建立起一种内部协同办公生态。

 

第二点,企业的信息系统要有“修路、造桥、搭隧道”的能力。举例来说,我们到了云南贵州,乃至于西藏以后你会发现,在高山峻岭间中国的建设能力是非常强的,到处都是世界排名前五的桥梁。把信息系统迅速连接起来是一项重要的能力,我认为RPA就具备这样的能力。对于超级企业来说,想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沟通工具、协同工具和高效率运作的工具,没有信息化是根本无法运营下去的。但是仅仅有信息化,相当于只建设了一个内部的效率工具,也是不完善的。

 

2019年数字化的浪潮袭来,但数字化不是今天才有的,2008年提出的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就是现在信息化的雏形。只不过当年传感能力、计算能力和传输能力都不够,所以只能作为愿景。目前,互联网+、工业4.0、制造2025、人工智能、5G、云计算等等创新技术的出现,数字化基本能力已经具备了。那么不具备的是什么?不具备的是一个观念的能力,也就是数字化到底是做什么的?如果认为数字化是为了帮助企业提高内部管理效率,那么这还是在信息化的思维方式。数字化更多的是帮助企业提高决策能力,就是“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从一定意义上来就是做正确的事情,而不是把事情做好。

 

做正确的事情,在过去的意义上需要组织领导有非常睿智的判断力和深思熟虑的想法,是靠知觉、经验、感觉判断的。而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支持下,我们要靠大量的数据来做决策。我们需要的内部数据是内部信息化采集的;而外部数据是靠供应商、客户、银行、税务、包括代理商等等跟我们在交互时获得的,这可能需要数据引擎才能完成,还包括更广泛的宏观经济数据来提供支持,所以这才是数字化转型的理念。对信息化来说,数据是其中一部分,对数字化来说,数据是起点和全部。如何能把人的经验、直觉、感觉提炼成模型和算法,给它提供相应的决策建议。这里强调的是决策建议,而不仅仅是决策,就像我们开车一样,导航提供三条路,但是拍板的还是司机。

 

以上就是我认为的信息化和数字化间的巨大分水岭。九科RPA在这方面就做了很好的连接工作,可以把内外部连接在一起。我想随着数字化和信息化的进一步提高,连接器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应用也会越来越多。所以我希望九科可以把RPA产品越做越好,赋能更多的组织信息连接能力!

 

 

// 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源泉

 

黄念念:其实在数字化转型道路上,我们所有的业内人士,既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这条路需要靠技术厂商、合作伙伴和客户一起齐心协力,才能建设更好的数字化未来。自疫情发生后对整个行业都产生有了非常大的影响,但维达集团的营业额、毛利率仍然保持了非常强劲的增长速度。所以今天我们也借这个机会,请维达集团副行政总裁张健先生,为我们分享一下,是什么样的力量帮助维达持续保持高速的业务增长。

 

张健:去年大家经历了非常不平凡的一年,对各行业的业务造成了巨大影响。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有一批企业,因为他们对智能制造、智能自动化平台的应用,在复工复产方面获得了不俗的成绩,使业绩实现逆市增长。所以,智能制造在企业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介绍一下维达,维达创立于1985年,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我们的业务相对比较专一,扎根在生活、卫生用品行业。但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也经历了不同阶段的挑战。维达通过持续技术创新,不断地去解决各种困境,这也是维达的发展理念。维达从中国第一张100%原木桨生活用纸开始,到现在已经发展为拥有从婴儿到老人的全线产品矩阵。同时这几年也通过发展重组,把亚太业务进行了新的扩展。在这个过程当中,像刚刚陈虎博士提到的信息化的建设对维达发展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维达其中一个核心原则就是要创新。维达的创新除了包括生产效率的创新,产品的创新,技术的创新,还有经营理念的创新,所以在很早的时候创始人李朝旺先生就对维达提出了一个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在90年代,维达便已经开始使用ERP,虽然那时ERP的规模不是很大,但也通过这种最初的信息化帮助维达推动了业务的发展速度。所以在09年根据业务需求更换了更大型的ERP系统,以财务管控为核心,实现公司运营所有的运作的保障。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维达不断地去搭建新的应用系统,例如,CRM、CI、SIM、HR等,以满足各个业务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信息化平台建立起来了,却发现如何打通平台之间的壁垒成为了新的难题。因为维达曾经使用过单一的供应商系统,虽然能保证相对的信息互通,但是在中国发展、变化都很迅速的市场中,很多国外的软件不一定适应中国企业的管理需求。所以我们开始尝试国内软件,就像刚才陈博士说的,如何打通内部和外部系统之间的壁垒,成为重要需求。因此维达开始尝试RPA来填平信息平台之间的断点。

 

早在2018年维达便开始使用RPA,当时这项技术还比较新,所以采用的是一个国外RPA产品,主要应用在电商领域。当时的RPA还是单流程、单系统运作,所以在应用过程中,特别是国外的应用程序,对国内的发展变化的需求,还存在很大的制约。当时我们用了四个月不是很成功,但的确对我们有很大启发,我们觉得RPA是非常好的工具,现在我们也都看到了RPA赛道在国内的迅速发展。

 

维达产品在电商的销售额占比非常大,去年第四季度电商销售占总销售额近40%,尤其是 “双十一”当天订单量超过五百万单。这样的一个订单处理量,意味着对员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维达原先使用的国外软件因其单一流程不可复制所以在应用时比较困难,因此维达陆续开发了一百多个应用,在整个电商的售前、售后,包括服务、订单处理方面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提效,使我们在双十一的销售非常顺利。但在后续的应用中因其无法跨平台、跨应用和跨模块的实现协同办公,所以我们找到九科,在进行深度的交流后发现九科的产品不仅可以满足业务需求,提升业务效率,在多部门的协同办公方面更是非常方便。

 

所以我认为创新是所有企业应该坚守的一个关键点,也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源泉。维达非常希望拥抱RPA这种创新技术,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最后,祝愿九科在RPA产品的推广、技术迭代、生态建设方面,有更好的发展可以赋能更多的企业。

 

 

// RPA人才的培养任重道远

 

黄念念:通过张总的分享,我们可以看到维达一直走在持续创新的路上,不断地去钻研打磨自己的产品,这也是为什么维达能做到逆势上扬的一个秘诀。接下来,有请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管学院邬瑜骏博士从学术的角度,谈谈对RPA技术的看法。

 

邬瑜骏:陈博士讲了很多关于企业的实践,如果从天时、地利、人和来看的话,我觉得天时可以打120分,包括现在谈的数字中国、互联网、数字化战略、央企数字化转型等;如果从战略角度来看,目前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战略热度非常高;从行业生态来看,RPA行业非常热闹,融资新闻不断受到资本市场追捧。所以,我从教育或者高校的角度出发,来分享一下人和RPA的关系。

 

关于人和RPA这个问题,现状是什么呢?最近两个月内很多高校召开了大量的智能会计的学科建设论坛,频频在讲会计、财务如何拥抱科技,如何拥抱智能。领导也非常重视,包括各个学院都做了很多部署。这个状态其实跟企业的现状是非常类似的,企业可能会直接把需要的人从华为、腾讯挖过来做这件事情,但是高校不能说要做智能会计或者智能财务,就把所有的会计老师全部清退,招一批计算机的老师过来。所以,RPA在这种教育体系的运作过程当中进展非常缓慢,这是让我非常焦虑的一件事情。

 

目前很多大学里大家都谈到了RPA,包括厦门大学、中山大学、重庆理工、山东财经等名校,还有我们哈工大也在进行实践。但是在场景化落地方面,我们发现具体的业务挑战非常高。在这个行业的发展过程当中,既需要一些领路人、布道者,去讲这些事情的重要性,还需要一些工匠把人才教育体系搭建起来,才能壮大RPA这个行业。

 

RPA人才培训的难点在于,无法鉴定到底需要构建一个什么样的能力模型,怎么去鉴定这个能力模型,需要构建什么样的知识体系、模式体系。这个体系是无法界定和评价的。我们现在谈到很多战略化,但是最后都需要我们去定义什么是数字化,例如,什么是维达的数字化,什么是招商局的数字化,这个数字化的定义都会有差异。但是人才的培养不应该有差异。人才的培养需要制定周密的标准和审核机制,但目前在顶层设计方面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补充的地方。RPA行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在国内也呈现出高速发展的状态,但是整个国内RPA行业还缺少一套完善的教育体系。例如,好的RPA教材、教案、习题、教学案例等,以及老师该为同学留什么样的作业。希望学术界和国内众多高校可以弥补这些缺陷。

 

我个人认为RPA可以让经管学院的学生,提升自身技能从而加大就业率。因为RPA集合了低代码、即插即用的AI组件和内置上百个成熟的自动化业务流程,对于没有编程经验的同学来说非常友好。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管学院很多大一、大二的学生都在开始尝试RPA,并且RPA已经成为哈深经管学院硕士生和本科生的一些必修课程,同时我们也组建了三支团队报名参加了九科和RPA中国联合举办的中国首届RPA+AI开发大赛。很多人都说清华取消会计本科招生,等于会计专业就没有前途了。但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变化,RPA为会计行业重新点亮了指路明灯。

 

所以,我希望九科作为国内RPA行业发展的坚定推动者,可以把九科学院、九科生态、开发者论坛等教育体系实现落地。虽然这是一个没有收益的工作,不会产生利润,但是它可以对产品的生态、品牌、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可以成为RPA行业的“黄埔军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PA中国 | RPA全球生态 | 数字化劳动力 | RPA新闻 | 推动中国RPA生态发展 | 流 > 九科信息高端对话:从数字化转型、技术创新、教育生态看RPA的发展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