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 景
近年来,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凭借其在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等方面的优势,迅速在多个领域广泛落地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探索应用RPA来完成数字化工作模式的转型。
为引导国内RPA产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组织开展RPA系列评估规范的制定工作。6月29日,联盟组织召开首次研讨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南京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究院、RPA中国、金智维、来也科技、艺赛旗、达观数据、Automation Anywhere等近百家单位、120余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中国信通院云大所人工智能部副主任、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评估组组长曹峰主持。

01.
RPA技术分享环节
在研讨会第一个环节,联盟邀请了国内RPA行业头部企业金智维信息科技创始人屈文浩和来也科技高级副总裁褚瑞分别做了主题为“技术标准为RPA市场有序发展的保驾护航”和“关于RPA的思考”的技术分享。
屈文浩阐述了企业级RPA的核心目标和技术特性,指出RPA系统的扩展和创新能力将成为其核心竞争力,提出了第二代接管技术选型参考,并对RPA行业标准的价值做出了思考总结。他认为RPA行业当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无序竞争对企业的损害巨大,RPA生态健康亟需标准规范的保障。
褚瑞对RPA的能力范围、应用价值和优缺点进行了梳理,并从产品评估角度提出了RPA的共性和特性评判标准,从RPA的组织和生产维度剖析了RPA所具备的强链接和低代码等特质。他认为RPA部署成本可控,其对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显著,应用RPA替代人工劳作意义重大。
联盟RPA工作计划介绍、规范征求意见稿研讨
会议第二阶段,南京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究院副总经理董晓飞介绍了联盟的RPA规范体系,体系主要分为产品和服务能力、项目过程管理、安全风险管理三个类别,计划按照产品能力、服务能力、业务流程、项目交付、项目运营和安全风险管理六个阶段分步建设。第一阶段启动的是RPA产品能力部分,计划今年八月前定稿,评估测试和结果发布预计在九月底前完成,首轮评估结果将于9月底在人工智能开发者大会上正式发布。
南京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究院工程师张萌详细介绍了《机器人流程自动化评估规范 第1部分:产品能力指标要求和评估方法(征求意见稿)》,从范围、引用文件、术语、RPA系统概述和功能指标及评估方法五个方面对规范细节进行了说明,重点阐述了评估指标体系设置思路以及每项指标的范围和评价方法。在规范讨论环节,多位与会专家就人工智能相关指标设置和评价、系统成熟度指标设置和评价等规范指标提出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
联盟下一步一方面将与各RPA行业企业进行详细沟通和研讨,同时基于此次研讨会成果修订规范稿件,进一步明确指标体系、细化评估方法,并计划七月中旬召开第二次规范研讨会。联盟也欢迎对RPA相关规范的产品方和用户方就相关规范和后续工作提出更多的意见和建议,力争早日建立起高水平的RPA评估体系,助力RPA产业健康向上发展。
继续阅读:流程自动化 RPA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PA中国 | RPA全球生态 | 数字化劳动力 | RPA新闻 | 推动中国RPA生态发展 | 流 > AIIA联盟评估组启动RPA产品能力评估规范制定工作
热门信息
阅读 (14728)
1 2023第三届中国RPA+AI开发者大赛圆满收官&获奖名单公示阅读 (13753)
2 《Market Insight:中国RPA市场发展洞察(2022)》报告正式发布 | RPA中国阅读 (13055)
3 「RPA中国杯 · 第五届RPA极客挑战赛」成功举办及获奖名单公示阅读 (12964)
4 与科技共赢,与产业共进,第四届ISIG中国产业智能大会成功召开阅读 (11567)
5 《2022年中国流程挖掘行业研究报告》正式发布 | RPA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