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导入的RPA为何会被闲置?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的「RPA服务」,让面临这场“疫情”大考的企业得到了一丝喘息机会。但随着复工复产的全面落实,RPA是否能够更有效的在全社范围内部署,避免闲置问题,值得企业深入探讨。

 

为什么会出现 “RPA闲置” ?

 

大多数企业的RPA导入都是自上而下展开的,这类推进模式可能会遇到以下情况。一旦无法解决,将会影响整个项目的开展,最终导致RPA闲置。

 

1. 找不到可自动化的业务

缺乏业务流程的整体性梳理,难以找到可用RPA替代的业务。

 

2. 缺乏针对RPA的内部规则

多业务部门共用一个RPA服务时,将导致业务混乱,工作效率只降不增。

 

3. 缺少专门的RPA对应人员

一旦业务流程发生变化,RPA将无法灵活变更。

 

应对这三种情况,

NTT给出的建议如下

 

01

扩大应用范围

 

导入范围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熟悉业务的关键人员对RPA的理解程度。在充分理解RPA可实现的功能后,这类人能够更快的找到可自动化的业务流程,给项目推进带来质的飞跃。

另外,从全公司角度来看,各部门至少要有1项业务导入RPA。采购、会计等重复业务较多的部门往往容易导入,而营业、维护等其他部门对这类需求较低。但只是那样的话,无法实现全社RPA导入的最佳效果。将营业部门的决裁业务、维护部门的月报业务导入RPA,有利于加深全社对RPA的理解,达到不断挖掘可自动化业务的目的。

 

02

制定针对RPA的内部管理规则

 

虽然企业可以采用一人一台设备实现各部门RPA使用分离,但是出于成本的考虑,大多情况下企业都将所有业务自动化集中在一台设备中。因此,需要制定整体化的RPA使用规则。

第一步:制定业务管理规则

确认资产管理(如RPA的使用申请/RPA部署在哪个部门)、各种管理规则(如安全性等)、导入案例和专业知识的内部共享、在自动化操作时如何开发和共享流程脚本的规则。


第二步:制定开发与使用指南

与专业部门开发脚本有所不同,企业需要提供易于理解的指导手册,以便现场业务人员也能完成脚本的开发或修改。

 

在NTT Com集团整体导入RPA时,曾专门设置一个团队来简化内部业务流程。这个团队成为了不同部门间关键人员沟通的桥梁,实现自动化业务的横向展开,以及在公司范围内分享导入案例与开发经验的窗口。

 

03

培养RPA专业人才

 

实际业务经验对RPA的全面导入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企业有必要将熟悉业务的关键人员培养成RPA专业人员。

除了RPA开发的专业知识外,定位目标业务和制定实施方案也是十分重要的。企业可以通过外包以最快的速度实现RPA导入。但是,这不能为企业的整体化RPA导入带来长足发展。因此需要建立帮助现场人员充分使用RPA的体制。

其中,最容易实现的一种方法就是引入易于使用的RPA软件。
 

WinActor—快速上手

 

由NTT集团自主开发的RPA软件WinActor,最大的特点就是即使不具备该系统专业知识的现场人员也可以容易地使用它。研究结果表明,日本有4,000多家公司选择导入WinActor,其中超过一半的实操人员并没有编程经验。

这是因为,WinActor可以利用通过“录屏”的方式捕捉业务人员的操作流程,创建自动化脚本。其次,仅通过图形用户界面(GUI),客户也可以完成脚本的创建与再编辑。

通过WinActor,熟悉业务的关键人员可以直接、有效地主导全社的RPA导入工作,成为企业的“业务改善顾问”,避免RPA闲置问题。


 

特别声明:

文章来源:NTTCommunicationsChina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iSd9miu7lh0LetR0iZqwNg

RPA中国推荐阅读,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权,请联系更正或删除,谢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PA中国 | RPA全球生态 | 数字化劳动力 | RPA新闻 | 推动中国RPA生态发展 | 流 > 大力导入的RPA为何会被闲置?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