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突然爆火的“RPA”,CIO需要尽早知道的3点实施经验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近一年多来,迅速走红和崛起的 RPA 行业风光无两。麦肯锡报告显示,全球 60% 的职业至少有 30% 的工作可以被完全自动化。RPA 的发展大势已不可逆转。企业应该如何抓住部署 RPA 的窗口期?RPA 在落地过程中该如何突破技术和领域壁垒?
 

转眼间,已到2020年底,各个行业都在逐渐复苏中。在众多受疫情打击的行业中,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是少数逆势火热的领域之一。
 
 
 
RPA为什么现在才火?
    
 
RPA已经出现二十多年,可市场规模却不大。
 
据研究预测,到2024年全球RPA的市场规模只有50亿美元。虽然规模不大,可这份报告却显示,RPA在未来几年将有惊人的61.3%的年复合增长率,亚太地区的市场增速更将在2021年达到181%。如此增速足以让RAP成为风口,而RPA在未来迅猛发展的原因,无非是以下两个:
 
第一,中国市场乃至全球市场的人口红利衰竭,让RPA有了用武之地。 只有当人力成本逐年攀升,市场愈发寒冷之时,企业才愿意选用高效的系统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第二,当前RPA的火热,离不开相关AI技术的成熟和落地。
 
早在当前RPA热潮出现以前,国内就存在很多老牌RPA厂商 。只是传统RPA不具备成熟的AI能力,很难完成纸质文档识别、票据识别、复杂表格等需要光学识别、语音理解的工作,能够应用的范围比较有限。
 
当RPA与AI开始结合以后,传统RPA就像是有了眼睛和大脑。我们可以想象,OCR(光学字符识别)技术不成熟,一个图片验证码识别就能难倒传统RPA。如果没有NLP(自然语言处理),传统RPA根本没法分析资料上的语义内容。
 
有业内人士表示:“RPA如同人的双手,自动化执行企业工作流程中‘大量重复’和‘规则明确’的工作任务。但如果只有双手还不够,我们需要有一双能看的眼睛和会思考的大脑,才能把任务处理的更好。”随着未来全球人口红利的进一步消退和AI技术的进一步成熟,RPA的用武之地将更为宽广。
 
 
 
对于RPA的误解

 
虽然RPA非常火热,仍有不少人对 RPA 这项技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甚至存在一些误读。
 
误读一:有观点认为 RPA 并不是一项新的技术,是“旧瓶装新酒”。 这存在概念混淆,RPA 不是单一的技术,而是一个由多项技术集成在一起的产品,其所包含的一些技术可能已发展了很长时间,但组合后的 RPA 技术并不老。实际上,PRA 概念兴起以及产品在行业大规模应用都在 2010 年以后,因此,RPA 是一个新的技术产品。
 
误读二:RPA 门槛不高。 RPA 的进入门槛有些“宽进严出”,表面看起来似乎不难,通过编写一段自动化脚本就可以很快实现桌面简单自动化,很多厂商都能自己搭建起一套简单的 Demo 来,但要打造一套简单易用、稳定兼容、安全可靠、跨平台适应能力高,且切实解决不同场景问题的企业级 RPA 产品非常难,具有非常高的技术门槛。
 
这些也是当下 RPA 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难题。
 
面向不同行业,RPA 的流程亦不同,企业要针对自己的需求、流程来设计和定义 RPA 产品,几乎所有 RPA 产品都有一个流程编辑器,以设置任务流程的逻辑。所谓“简单易用”是指,这套流程逻辑能否做到简单、易用、易学习、学习成本低、编辑效率高,且已编出的流程易恢复,实现这些都不容易。
 
大部分 RPA 产品是面向 TO B 端的,兼容性和稳定性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企业内部的网络环境千差万别,一个好的 RPA 机器人应当识别和兼容企业不同的信息化系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还要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
 
目前 RPA 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做到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RPA 机器人确实可以替代一部分人工工作,但机器人毕竟不如人类灵活,如果 RPA 机器人哪天突然不工作了,客户又没有任何预案,只能等待厂商前来服务的时候,停工停产的代价可能会难以想象。RPA 所应用的财务、运营等领域,接触的都是客户的关键数据,哪怕数据对外泄露一点儿,也会造成莫大的损失,更不用说损毁数据了。
 
 
什么样的企业适合部署 RPA?
     
 
什么样的企业适合部署 RPA?有哪些共性特质呢?
 
  • 当企业存在一些需要员工做大量重复性工作的业务;

  • 最佳部署方式应该是在企业实现端到端自动化的最后环节,此时实施效果最好。数字化程度高的企业更适合部署 RPA,在部署之前,应当先建设信息化系统。传统企业可针对一些信息化完成度高的环节或业务应用 RPA。

 
不是所有业务都要进行 RPA 改造,对于业务较成熟、系统好支撑的、业务流程完善、信息化完成度高的业务线可优先部署。 企业一般会先在财务部门试点,再扩展向其他业务线。
 
RPA 厂商通常会为客户提供一套标准化的企业级 RPA 产品,企业在部署时,只需改动相应参数配置即可,有的厂商也会根据企业的差异化需求进行定制。但是针对单一客户的定制化需求如果不能沉淀到标准产品中去,这样的定制没有太大意义。定制化需要设置边界,不能一味满足客户的所有定制化需求,否则会拖累厂商在研发上的精力。
 
 
实施RPA的3点经验
    
 
RPA能否顺利实施,绝非想象中那么简单。现阶段,RPA 项目部署后还存在失败率高的缺点。德勤曾在一次调查中发现,在使用 RPA 的 400 家公司中,30% 到 50% 的 RPA 项目在一开始便失败了, 63% 的 RPA 项目没有按时交付。
 
在产品因素之外,RPA 项目  失败主要与企业最初信息化建设、自动化流程需求没有厘清,IT 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不足等因素有关。 此外,机器人如何与业务人员协同、机器人异常机制设计等等也会影响机器人的交付。在技术方面,鲁棒性是 RPA 部署过程中出现的主要挑战,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设备、基础设施等可能存在一些不可预测的风险因素。若想整体上提高 RPA 项目交付的成功率,可以在适应机器人与现有信息系统的结合,RPA 如何操作现有信息系统、如何与现有业务人员做配合做好全方位预案。
 
 
0     1    
RPA实施不畅,大多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人的问题。    
  

例如:员工接受不了RPA,业务人员不配合。

 

作为一项创新技术,RPA的实施与应用可能会引起部分员工的焦虑与疑问。因此,弄清这项技术对员工工作角色的影响非常重要。不少公司通常会将大量重复的简单工作交给实习生或是计算机能力较弱的老员工处理。一些业务人员可能担心饭碗不保,或者力不从心,往往不太配合。如此一来,RPA项目就很难推进。

 

那么,怎么和员工解释比较好呢?相关负责人可以换种说法,比如“实施RPA是为了改善业务流程,给大家减负”,让员工意识到RPA是工作中的得力助手而并非要取代他们。这样,员工或许能更乐意接受RPA。

 

0     2    
不是所有业务流程都要实施RPA。    

   

例如:所有投资回报率(ROI)高的业务流程中都实施RPA。

   

为了推进工作方式改革,某公司曾试着在所有投资回报率高的业务流程中都导入RPA。遗憾的是,半年之后,项目还是没有出成果,不仅耽误了业务进度,工作方式改革也停滞了。有时RPA还需对接外部系统,遇到异常情况不好控制。大范围部署RPA时,由于硬件设备、运行环境和操作系统等差异,都可能导致流程操作出现问题,且问题排查难度大、成本高。

   

那么,可以先从一些较小的业务流程着手,等管理者和业务人员有意识后再逐步推广。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仅成果显而易见,实施过程也顺利许多。

 

0     3    
盲目参照成功案例,不一定会部署成功。    

   

例如:在没有充分验证的情况下,应用了不适合的RPA产品。

   

公司内部要通过部署RPA的提案或申请,就必须讨论成功案例。然而,每个公司的业务流程不同,部署环境不同,工作上的需求也不同。如果不考虑自身环境,盲目参照成功案例选择RPA产品,就有可能在实施过程中遭遇各种阻力,导致项目难以推进。

   

那么,应该根据公司规模、自身需求和经验状况,在考察自身业务流程、预算等基础上,选择适合公司RPA产品。

 
参考文章:
1、AI前线:RPA逆势火了
2、ToB行业头条:RPA逆势火了
3、UIbBot:RPA实施成功的秘诀,研究别人如何失败


特别声明:

文章来源于:CIO发展中心(cio-ileader)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Ji6jMC_ij4mOU3WzfHxdTQ
RPA中国推荐阅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PA中国 | RPA全球生态 | 数字化劳动力 | RPA新闻 | 推动中国RPA生态发展 | 流 > 对于突然爆火的“RPA”,CIO需要尽早知道的3点实施经验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